韩城哪里有耍的 ?来韩城,一定要去趟古城!
100人浏览 2024-12-06 08:11:17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按照特点分为七大类
历史古都型: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的城市。
传统风貌型:保留了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完整建筑群的城市。
一般史迹型: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主要体现方式的城市。
风景名胜型: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
地域特色型: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
近代史迹型: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
特殊职能型: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的城市。
在陕西,目前共有6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分类,西安、咸阳为古都型,延安为近代史迹型,榆林和汉中为特殊职能型历史文化名城。
而唯有韩城属于传统风貌型的黄河古城,距今有3000年的建城史,是“史圣”司马迁的故乡,素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
大凡古城里都有商业街道。但这里的街道却与众不同,处处散发着浓浓的儒家气息,这或许是韩城有别于一些地方的特点所在。古街是古城最长的街道,面宽8米,长约千米,南起澽水桥,北至烈士陵园坡底。1972年通火车之前,韩城人去西安必须从这里出南门,跨南桥,走千年驿道。现在,我们就按照过去的进出路线,由南向北来领略古街的风韵。
过了牌坊,前行数步,就走到了南桥上。南桥的正式名称为“毓秀桥”,始建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到四十五年(1706年),由贵州巡抚刘荫枢出资倡修。乾隆十六年(1751年)予以重修,更名“集胜桥”,五年后再次重修,并改名“毓秀桥”。意喻韩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毓秀桥全长180米,高6米,宽4.5米,有10眼桥拱。石柱护栏上雕饰着瓜、鼓等造型,风格粗放,当是北方人旷达性格的体现。桥两头的4个石人颇有特别之处。须发卷曲,头戴坡形帽(头盔下之垫帽),依此来看当为蒙古人,说明石人雕刻于元代。修桥时把它们从别处移来,显然是想借用蒙古人的雄威,让石桥在它们的守护下平安无事。
站在桥中间抬头北望,烈士陵园上的金代古塔耸立云霄。如果把金塔看作龙头,毓秀桥便是龙尾,整个南北大街宛若龙身,凌空舞动,意趣横生。20世纪70年代紧挨着桥的西边,建起了一座水泥桥,毓秀桥就宣告“退役”。300多年来,几度改朝换代,几多人事沧桑,几许悲愁欢歌,都如过眼烟云一一飘散了,而毓秀桥仍悄立于此,它是一段尘封的历史。
从毓秀桥下来,再穿过南关,就步入了明清古街。这是一条稍微弯曲、铺着青石板和沙石条的街道。街道两侧是一座座青砖灰瓦的古式店铺。这些店铺多为木质结构,上仓下店,朱漆木门。木门可以拆卸,朝拆暮合,安全方便。店铺的开间并不相等,有的仅占三五间,有的面阔十数间,反映了店主在生意规模上的差异。
店铺上的漆皮,有的补刷,有的已经褪色,有的已经剥落,更给人以古朴沧桑之感。这感觉是一种醇厚,它不同于丽江古街,那里酒吧式的店铺,似乎给人带来的是西方文化的惬意;这感觉是一种轻松,不同于平遥古街,那里的票号门庭高深,非达官富贾难以出入。此地的店铺虽然也互通有无,但客户是平民百姓,更能代表北方古代的市井百态。这虽然是一条商业街,但却处处发着浓的文化气息。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店门前的招幌各有特色,形如酒葫芦的,那是醋坊或者是香油坊,这让人不由得想起杜牧“水村山郭酒旗风”的优美诗句,形如鞋帽的自然是鞋帽店;刻着“太极图”的却是中药店,因为中医讲究的是阴阳平衡。这些招幌因行分类,简洁明了,更给人以美的享受。相比之下,今天花花绿绿的各式招牌,带给人的却是诸多的视觉疲劳。再看那一副副对联,无论是题材、书法还是风格,都突出体现了这里的文化特色。如果说你这是在逛街,倒不如说你正在穿越一条历史文化的长廊,这些对联,有的反映韩城的历史文化,有的反店铺的经营特点,有的则表明主人的处世态度。如“诗载韩侯所治,汉为太史之乡”,由明代韩城县令左懋第撰,赞誉韩城历史悠久,孕育了中华史圣司马迁;
“风吹绿竹龙摆尾,雨打黄花凤点头”,传为王杰的状元之作,对仗工整,意境优美;“龙门千尺浪,司马万古长”,诗人马菌萧所题,堪与郭沫若“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的诗句相媲美;还有的反映乡土物产与文化遗产,如“满山玛瑙红,一城书卷香”、“部史记千年城,百里矿山万树椒”、“华夏史笔唯司马,关中文物最韩城”等;再如“分清步骤好办事,站稳脚跟始作人”,这是一家鞋店的对联,语言平白却富有哲理;“修治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但愿世间人病少,何妨架上药生尘”都是药铺门前的对联。前一联反映了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后一联揭示了救死扶伤的真谛。
在一家文具店前,其对联为“春秋子夏西河衍教,当代英才四海兴邦”,儒雅地道出了自己的服务宗旨,有的对联看似与店面的经营无关,,实际上却是那时的“企业文化”;如“做事惟求心可以,待人先看我如何”;尤其是“湖海客来谈贸易,缙绅人至讲经纶”的对联,,儒风商才,大气磅礴,没有过人的本领,没有丰富的学识,能有这么大的口气吗?徜徉在这多彩的长廊中,即使不买任何东西,都能收获一份心灵的启迪和愉悦。
当然,兴盛的文风背后必然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据载,清雍正五年(1727年)全县就有当铺39座,道光十九年(1839年)仅北街就有恒义合、三义合、益美合、常兴盛、恒兴升、长兴隆、隆盛兴、长性永、隆盛福、合盛永、文星合、万盛号、隆泰号、隆盛染等14家大商号。可见当时商业是多么繁荣。
古街北头的台塬上是翠柏掩映的烈士陵园。烈士陵园建于1958年,依过去赳赳寨的地势,自南向北,由低向高,分为三级:第一级共八十一级台阶,象征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时间;第二级为烈士墓地;第三级为金代古塔。这座古塔是古城最高处的建筑,也是界定新老城的标志。
由于修建时用的是城墙上拆下的旧砖,装饰用的是从别处搬迁来的古牌坊,因此整个陵园显得古色古香。现在陵园上建起了一座新桥,把新老城连接起来,因而有人赞道:“古城古,新城新,一桥连两城,金塔赏古今。”如果从金塔俯视古城,那古街的朦胧便会飘逸出一种别样的韵致来。所以,来陕西,一定要去趟韩城;来韩城,一定要去趟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