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是什么意思?
100人浏览 2024-09-06 08:52:28
无为是不作为吗?
答案是否定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游手好闲,无所事是,无所作为 ,而是通过为达到无为,通过无为达到无所不为,通过无所不为达到无为而治,老子道德经中是这样讲述无为和无为而治的。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为 无 为 , 则 无 不 治 。
无为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人以此来指责老子的思想消极,其实是这些人没有了解老子无为的真正内涵:无为就是通过不断减少自己的表现欲、控制欲等各种有为的欲望,使这类欲望损之又损,最后到了没有这类表现和控制的欲望了,就可以真正把自己从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去干更大更重要的事,从而达到无所不为的程度,即老子所说的无为无所不为。
理解无为很难,理解为无为更难。如果做到了为无为,就没有什么不可治理的了。为无为的意思就是:做的目的是为了不做,就是为不做而做,这就类似于挑水吃中的挑水是有为,铺管道吃水中的铺管道也是有为,两者同样都是为,同样都是为了有水吃,但前者是单纯的“为”,后者就是“为无为”就是以后不再为了吃水而再去“为”,所以做到了为无为,才有可能做到无为而治。
怎样才能做到为无为
首先是:
虚其心,实其腹
这里的心指的不是心脏,指的是人的意识、胸怀、以及心灵层面。虚其心就是让自己的心胸更加的宽广,更加的忘我,更加的虚怀若谷。而处处为自己着想,处处表现自己,整个念头和想法都是为了一己私利,那这就不是虚其心。虚其心指的是去掉自私自我自利的想法,让胸怀更加宽广,让心灵更加的沉静,这样的一种状态。
“实其腹”指的是,让自己有内涵,有肚量,有水平,有能力。虚其心实其腹,两者结合起来就是让胸怀更加的宽广,有利他之心,没有自私自利自我的念头,目标不是为了自己活着,同时又有很大的能力和水平,很有内涵,很有肚量,这样就为做到真正无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弱其志,强其骨”。志指的不是志气和雄心壮志,指的是强烈的自我的欲望,强烈的自我满足的欲望,这种欲望越少越好,如果一个社会人人都算计,技巧,计谋,思智辩聪一类的东西盛行,人人都想自己有为而不惜损害他人和自然环境,这样的社会是不可能治理好的。强其骨指的是身体的强壮,有骨气,有正气,有担当。勇于承担,勇于献身的精神,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牺牲自我。做到了这些无为而治就是水到渠成事。
什么是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首先是要具备两个前提:
第一个是要做到无为,怎么做的无为,前面已经讲了,只有做到无为了,下来才能谈无为而治。
第二个是前提,你是一个领导,不论你领导的是一个家庭,一个部门、一个企业、一个单位或国家,必须有其他人作为治理的对象。
其次还有两个重要的的基础,第一个是要了解自然和社会的规律(有道),并有按规律行事的自觉(有德)。两者合起来就是老子所说的有道德。第二个就是你要爱这个组织和组织中的成员。如果一个国王不爱民的话,视民如草芥,不关心人民的生活,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能治理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体现爱民更多的是体现的后面的无为,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想法去作为,而是为了满足大众的愿望和想法去作为。
小到一个企业也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人不为员工着想,只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让大家为他个人的目标去拼搏去做,这样企业是不可能长期持续发展下去的。反之企业才可能做大做久。大而强的企业不仅是为本公司的员工着想,还要为社会大众着想,这样的公司才能做大做强。
如何才能无为而治
首先是上无为而下有为,领导要无为,要放手,处在其下的人员是必须要有为的,这里的无为主要是针对领导的。
其次是只看不做,只看不做是只当教练不当球员,不能自己上场踢球,这是无为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如同种庄稼,把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种子,肥料,这些条件准备好,庄稼自然会生长,而不必要拔苗助长。把条件和环境准备好,哪些不足哪些跟补上,这才是领导必须做的。
第三就是适度装傻:要给下属试错和犯错的机会,任何人的成长都需要这个过程,装傻就是听见装作没听见,看见的装作没看到,想到的装作没想到,会做的装作不会做,能说装作不能说,能干装作不能干,知道装作不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下属去想去做,下属才能提高才能成长。
第四就是要心正身正,不要去搞一些伪装的套路,没用的,因为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有玩巧的和虚伪的,下玩的更厉害,因为下边一线操作的人更接近实际,更能识别真伪,自然有其对策,得不偿失。身正自然不令而行,身不正自然虽令不从。为什么很多执行力不够呢?因为很多领导伪装的太多了。
第五是要顺其自然,按规律行事。只有顺其自然了,好结果自然就会呈现。真正的好领导是无为的,这是领导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