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您的位置: 首页 常识

罪恶迷途杀死黄秀丽大结局(守望者:罪恶迷途)

100人浏览   2024-11-07 08:07:15

《守望者:罪恶迷途》早在2011年就上映了,开创了国内犯罪剧情大片先河。也许职业的缘由,有些不舍,近日我又静静地看了这部重在演绎犯罪心理的影片。影片讲述的是楚小莉和三名好友结伴寻访库依族文化,途中他们借宿小莉父亲的朋友家,然而主人不在,一个阴森森的男人,也就是本片的主角陈志辉接待了他们,恐惧也旋即降临。

《守望者:罪恶迷途》以犯罪心理变化为切入点,从陈志辉刑释后对新生活的期待到失望、绝望,再到最后彻底的崩溃、血腥变态,再次踏入杀人歧途,陷入了万劫不复。影片通过对犯罪过程细致的表达,揭示了人性阴暗面。陈志辉时隔多年回归社会,对社会是一片茫然,一些认识还停留在多年前,对未来之路的选择上犹豫不定。怀着牢狱生活的郁结和重踏社会的彷徨,陈志辉重新站在生命的岔路口。

陈志辉受到了两件事的无意诱发,复仇阴影遮蔽了新生的希望。一是某国营厂青年职工周栋来到潘家镇探访退休职工黄老爷子,偶遇陈志辉,现身说法,为其上了一堂现代男女辩证关系课。何去何从,陈志辉全然没有有头绪。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另一件事推着陈志辉迈出杀人至关重要的一步。黑衣人妻对黑帮大佬妩媚多情,对丈夫却百般刁难,甚至爆出激烈言论。这成了陈志辉由颓废落寞的“闭塞男”到凶狠残酷的“杀人狂”的转变过程中最后也是最具分量的一剂元素。

人类伊始就在苦难中蹒跚,永恒的人性中蕴藏着蒙昧、野蛮、残忍、懦弱、恐惧和贪婪。人生命中时刻贯穿着人性“善”与“恶”两重性的斗争。在这样一个故事中,人的本性从陈志辉思想意识的极端中让人们得到更深的解读和认知。影片中“罪犯”与“良民”两种不同人物的展现,全面地揭示了人性的善恶,陈志辉由善到恶的转变令人唏嘘不已。

人有向往圣洁、追求公义、期盼美好之心,具有爱人、容人、助人之善。善之所以不能真正地施行出来,其因在于人性里面的恶大于善,爱无法清除自私。当一切的利益与人的私欲和自尊发生冲突时,人或许无能力选择自己。在名誉、地位、荣华、富贵、色相等方面的诱惑下,就有可能犯罪了,产生妒忌、怨恨、纷争、打斗等恶劣行为。正如圣经所说: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来却由不得我。

罪恶是实实在在的,犯罪的人如此真实。当然,血腥恐怖并非影片所要宣扬的。《守望者:罪恶迷途》用电影讲故事,用故事看现实。它并非简单的程序化演绎,而是有很强的现实指引性。现今社会的各种人情冷暖,待人接物的方式。该感恩?还是该报复?影片的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深刻的思考。人在很多时候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迷惘和困惑,快节奏的生活也很容易让人产生更多精神上的挫败感和孤独感。

这样一部电影以逆向剖析人性的特质,让人们在思考陈志辉的故事,叹息天意弄人和因果业报的同时,或许会带来解决生活中的烦恼和难题的些许办法和帮助。爱是拯救人类的真正力量。期待人性中善良、真诚、勇敢、同情、利他品质的生长,彼此诚信,扶持相爱。与此同时,也要警惕人性中的罪恶。我们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美的人际关系。人性,也许并不一定是丑恶在生与死之间的选择,那种没有选择的选择,谁都没有错。

这部影片之所以吸引我,很重要的还是罪犯的戏份。对我而言,更愿意去思索陈志辉思想扭曲的过程。是什么诱发人去犯罪,犯罪后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矫治,这部电影则给了更多的启示。人类不可能远离罪恶,人性的罪恶,归结于不合理的自我。如果在人心灵中植入恶的因子,并给予养分令其成长,使恶像滚雪球一样变大,最后将会砸向世界。

当今良莠混杂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心灵,亟需弘扬善和美的精神,引导善和美的取向。这种善,可能是信仰的力量。借助信仰中善和美的力量,或许是拯救人类灵魂的一剂良方。灵性作家雪漠先生在《世界是心的倒影》中说:“每个人都是善美文化传承链条的启动者。当你有了这样一种自省和向往的时候,你的身边会有无数的人成为这个链条上的一环。无数的一环,又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和光明,影响就会慢慢地扩散出去,整个世界也就慢慢发生变化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