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您的位置: 首页 常识

四大名楼谁排第一——黄鹤楼居首,蓬莱阁殿后

100人浏览   2024-12-10 08:43:58

古往今来不论哪朝哪代,上到真命天子、下至州官县府,都喜欢建楼筑阁。在我们历史上楼阁的作用基本就是用来求神拜佛、镇妖伏魔或者宣扬政绩、纪念大事。而自古以来古人又特别钟爱用“四大”来对各种人、物、事进行总结排序,比如四大名著、四大书院、四大美女……其中四大名楼是几乎所有“四大”争首位最激烈的。

四大名楼到底是哪四大?

其实我们常说的”四大名楼”是泛称,和四大名著、四大美女有公认的特指说不一样,一般来说江南三大名楼是大家公认的,但北方的“名楼”争议颇多,主要是山东蓬莱阁和山西鹳雀楼谁才是剩下的那一席。

新鹳雀楼

从小我就被博学的外公教育“四大名楼”是两楼两阁,虽然他家乡恰好就是蓬莱,但他并非是出于私心。如果有朋友非要犟鹳雀楼才是四大名楼之一,那最简单的反驳就是至明初,鹳雀楼仅存的地基被黄河水彻底淹没后,至今旧址都无处可寻。今天的鹳雀楼,是在它消失几百年后在1997年才由现代人重新设计建造的,正式对外接待游客是本世纪的事了。就算拿武汉黄鹤楼和南昌滕王阁的它处重建相比,鹳雀楼缺乏的是传承。

从官方层面来看,在集邮还盛行的上世纪,四大名楼的邮票发行之时现代版鹳雀楼还没有建成,所以蓬莱阁是四大名楼之一。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新世纪版)》中国名胜排序资料为依据,基本也倾向于蓬莱阁作为中华建筑文化的四大名楼代表之一。

从历史和功能角度看四大名楼

先不说四大名楼现状,单说历史上记载的建设时间,两楼历史远长于两阁。岳阳楼建设可追溯到东汉,黄鹤楼略晚几年,属于同一时代的产物。而在这两楼首次建成的四百多年后才有的滕王阁,再过了四百多年才有了最年轻的蓬莱阁。

早在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东汉末年横江将军鲁肃始建的“阅军楼”即为现在传承的岳阳楼,到西晋时期改称为“巴陵城楼”。诗仙李白在乾元二年(759年)写下《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是第一次正式定名岳阳楼。而真正让岳阳楼广为人知是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

岳阳楼

在岳阳楼首建的八年后,即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孙权修筑夏口城于城西南角黄鹄矶建军事楼一座,用于瞭望守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黄鹤楼。黄鹤楼的名字由来解释很多,不过真正定名还是来自唐代诗人崔颢作《黄鹤楼》。贞观十年(636年)的《梁书》是首次记载收编黄鹤楼的正史记录。

黄鹤楼

南昌的滕王阁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所建。只不过这里要强调“南昌”是因为这个滕王在四川阆中、山东滕州都建了“滕王阁”。要按辈分来排,南昌的滕王阁是滕州滕王阁的弟弟,毕竟“滕王”封地就是滕州。作为超级官二代的李元婴除了自己诗词歌赋了得,其热衷于建楼阁就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歌舞享乐的追求。所以滕王阁有三,皆是因为这位纨绔王子三地做官、三地建阁,并不稀奇。

滕王阁

最年轻的蓬莱阁始建于宋朝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与相对奢华的南昌滕王阁不同,坐北面南的双层木结构蓬莱阁高仅15米,作用倒是类似,都是观赏、游玩性质的。而蓬莱阁之所以位列四大名楼,一个是因其道教名胜和传说的“八仙过海”,另一个则是现实里此地乃“海市蜃楼”奇观的最佳处所。

蓬莱阁

先表达一下我个人观点。现在的四大名楼都不是古建筑,在经历时间和战火的洗礼,四大名楼都经历过无数次损毁、重建,早已不是当年的样子。尤其是黄鹤楼和滕王阁这一楼一阁是纯纯的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拿现代建筑规模去讨论四大名楼的古建筑文化排序等级和重要性就是耍流氓。

网上不少人总拿着“亭台楼阁”作为阁比楼档次高的佐证,我只能说是这些人有点故意曲解古人对建筑类型的划分,通过故意营造一种神秘感来拉踩阁与楼的差别。楼与阁的本质差异就是结构不同,人为赋予的差异也是功能性的差别。

从功能上看,岳阳楼和黄鹤楼都以军事用途为主,慢慢因诗词歌赋的描绘演变为观赏性的名楼,充满着金戈铁马的荡气回肠。而滕王阁和蓬莱阁则皆出于观赏娱乐需求,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着镜花水月的柔美和人间仙境的迷幻色彩。

从诗词歌赋看四大名楼

刘禹锡曾在《陋室铭》中写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两句极富哲理韵味的话,不仅是刘禹锡的经典骂人檄文,更是让所有中国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的人文自然等风景,厚重的是人文。纵观古代名楼的认同和争议,也皆因“人文”因素的影响。之所以鹳雀楼和蓬莱阁谁才有资格成为四大之一,蓬莱阁胜在现实传承和魔幻想象,鹳雀楼则赢在历史和人文,毕竟关于鹳雀楼的诗词歌赋比蓬莱阁还是丰富、知名不少。

如果用一句诗或词来代表一个名楼,您会怎么选?我对岳阳楼和滕王阁的答案想必是大家都能认可的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王勃《滕王阁序》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至于黄鹤楼和蓬莱阁,可能大家的意见就会有所不同,甚至完全相左。比如我以为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和“阁耸丹崖凌峭壁,登临魂体飘然”就未必是您心目中最佳的选择。

按照最近一版《黄鹤楼志(2019年版)》记述了179位与黄鹤楼有姻缘的历史人物,并遴选了诗词歌赋277首。从古至今不完全统计,能具名留存关于黄鹤楼的诗词收录就超过1500首。单纯看古人对四大名楼的诗词歌赋留存数量以及传颂度,黄鹤楼在四大名楼里无疑是头牌。关于滕王阁的名篇也留存不少,只是除了那篇堪称文坛一绝的《滕王阁序》之外,其余诗篇的传颂度略逊一筹。

岳阳楼和蓬莱阁这两个来自小地方的小楼阁组合,在数量上还是必须客观承认有差距。原因自然是两个“小”带来的。第一“小”,小在城市的规模、影响力。武昌和洪都(武汉、南昌)作为中国历史上江南地区的经济、军事、政治重镇,迎来送往的文人墨客自然不是巴陵、蓬莱这种交通不便的小地方所能比的。这也是为啥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是在他未曾踏足过实地的想象下写成的。第二“小”,小在岳阳楼的蓬莱阁的建筑规模。这一楼一阁从古至今都是15米左右的木质结构,不要说和带电梯、现代化的黄鹤楼、滕王阁动则50米以上的高度比,就是初代版的古黄鹤楼的五层九丈二尺,以及古滕王阁的十数米的架空加十三米的阁楼高度也有差距。

但这两“小楼阁”组合之所以在建筑规模、所在地都不如两“大楼阁”组合的前提下依然超过绝大多数古代楼阁入选四大名楼,除了有着极其显赫的千古绝句,还有就是相比“大阁楼”临江的激荡,这种临大湖、大海边烟波浩渺的景色让人除了激荡更是神往。

蓬莱阁稍逊历史人文,滕王阁胯在寓意骄奢,岳阳楼输在城市影响力

蓬莱阁和江南三楼相比是很尴尬的存在,虽然我依旧认为蓬莱阁应该位列四大名楼,但鹳雀楼与蓬莱阁之争的激烈,恰好证明了蓬莱阁过于“年轻”,且缺少千古绝唱的“人文”因素加持。非要人为的硬性给四大名楼排序,蓬莱阁只能在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之后。

《滕王阁序》带给滕王阁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说实话,如何去评价《滕王阁序》不是我这种粗野之人能做的。虽然一度年少气盛时认为这是一篇用骈体写成的诗序,带着强烈的皇气,但随着年龄增长,也能体会到王勃用了一种辞藻华丽的方式堆砌出了他内心浩荡的气势,华美不失俊秀。单说流传下来有关江南三大名楼的诗词歌赋中,说《滕王阁序》在诗词、文化届中的地位第一,我认为不会有太多的反对声音。但个人认为滕王阁承担不了四大名楼第一的名头,最大的问题不是输在历史,也不是缺少人文,更不是缺乏建筑特色,而是恰巧输在很多人引以为豪的“皇家阁楼”这个功能定位上。

如前面所写,南昌的滕王阁是三个“滕王阁”之一,是滕王李元婴所建。作为唐高祖李渊最小的一个儿子,李世民的小弟,李元婴修滕王阁修建的真实目的就是作为自己的“行宫”。用现代的词形容,就是他的私人会所。说得好听是给自己歌舞享乐所用,说得难听滕王阁就是个莺莺燕燕之地,后人到此也都是搞声色犬马的庆功、庆典。就算“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磅礴,也难掩王勃在歌舞升平下的意难平。

和所有古迹一样,现在的滕王阁也是现代化仿古建筑。你可以说黄鹤楼也是迁址重建的仿古货,但黄鹤楼起码是因原址建桥而迁,故址有迹可循。滕王阁从唐代初建开始,历经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无厘头重建,每一次的重建仿佛都是因为瞧不起上一个朝代所建的楼阁,而把新滕王阁修在不同的地方,最终的结果是李元婴所建的滕王阁地址找不到了,现在能查证的最早的就是宋阁的地址。即便是现在新滕王阁的位置也是在建国后重新选地址修建的,而非可查证的宋代阁楼原址。而清代的滕王阁在现在的滕王阁后面大概800米左右的距离矗立着,只是清阁规模小、不临江,并没有对游人开放。

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纯木结构建筑,岳阳楼是充满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而且岳阳楼也是唯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就算都是重修的古代楼阁,但在历史价值上岳阳楼比起仿古建筑的滕王阁和黄鹤楼也更高一个档次。

古黄鹤楼

不过我还是得承认两个现实。首先是在人文历史上,岳阳楼虽有范仲淹和杜甫的名篇压阵,但黄鹤楼的优势在于与之地位相当的名篇多太多了。而更残酷的事实是,岳阳楼地处的是湖南的普通地级市岳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岳阳甚至都没能开府。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岳阳也一直属于湘潭地区管理。而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近现代一直都是国家政治定位比较高的城市,作为湖北省会和华中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自身人口、经济、交通、政治都不是岳阳能比的,所以作为城市代表性建筑的黄鹤楼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异地、仿古建筑都无法阻挡其成为现在四大名楼之首的实质。


相关推荐